一、項目概況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前蘇聯骨科醫生Ilizarov發現“張力--應力法則”(1aw oftension stress,LTS),即給活體組織持續、穩定的緩慢牽伸,可刺激或激活某些組織細胞的再生和活躍生長,控制牽拉的張應力骨與軟組織可再生阻,而脛骨橫向骨搬移微血管網再生技術的理論來源即為張力一應力法則。
術后利用外固定架緩慢(1mm/d)持續的牽伸骨窗,能夠調動組織自然修復潛能,使細胞的增殖和生物合成受到激發,組織新陳代謝變得活躍,使骨骼及其附著的肌肉、筋膜、神經,尤其是毛細血管能得到良好的同步生長。
二、項目適應癥和禁忌癥
適應癥:糖尿病足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
禁忌癥:患者存在手術絕對禁忌癥。
三、項目國內外開展情況
脛骨橫向骨搬運技術為近十年出現的Ilizarov技術的新的應用。
脛骨橫向骨搬移技術的先進性:目前對于糖尿病足部潰爛的治療主要為截肢,并且某些情況下需要進行多次截肢。介入等治療方式相對費用高,且血管再次閉塞幾率大,且糖尿病破壞的足部微循環并沒有得到根本性改善,雖然改善了血供,但局部組織并不能得到營養。脛骨橫向骨搬移的方法很好的解決了微循環重建的問題,從根本上解決了糖尿病引起的組織缺血壞死,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四、項目可行性
硬件:手術室條件良好。
人員:手足外科專業組。
患者來源:糖尿病的世界患病率已經超過10%,其中有25%的糖尿病患者會發生足部潰爛。
五、項目開展的安全性
目前我們已開展該手術,效果良好。
技術難度和風險:需行脛骨截骨,對技術要求較高。
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釘道感染、外固定架松動、切口壞死等
預防措施:截骨采用微型截骨器手動截骨,避免應用高速鉆或擺鋸截骨,避免骨組織熱損害;微創小切口手術,減少皮膚軟組織損傷。
應急預案:出現釘道感染立即換藥沖洗,必要時拆除外固定架;定期堅持外固定架螺絲并擰緊;定期傷口換藥,嚴密觀察切口皮膚,注意減輕皮膚張力。
六、項目預期開展數量及質量
糖尿病足MDT項目已獲得批準,積極開展此類手術。
經濟效益:糖尿病足患者往往病情復雜,花費較多。
社會效益:保肢成功,能避免患者殘疾,并提高我院知名度。
科教部
2019年3月18日
撰稿:侯訓凱(骨外科) 審核:陳莉